+发表新主题
hkmj 发布于2025-6-27 14:16 93 次浏览 18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hkmj 发表于 2025-7-6 11:24:30
zonlily 发表于 2025-7-2 08:10
一个直径相同,长度不同的螺杆,其处于弹性区的伸长量范围也不同,杆长越短,弹变范围也越短,振动下让螺纹 ......
材料蠕变高温下才会发生,相同预紧力伸长量大螺栓松弛的慢,所以防松效果好
你所说的弹垫斜口增大摩擦力防松效果很差的,而消除横向间隙得唐氏螺栓和细螺纹螺栓防松效果要远好于弹垫的,你的所谓理论与实践不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kmj 发表于 2025-7-6 11:29:45
zonlily 发表于 2025-7-2 08:10
一个直径相同,长度不同的螺杆,其处于弹性区的伸长量范围也不同,杆长越短,弹变范围也越短,振动下让螺纹 ......
材料蠕变高温下才会发生,相同预紧力伸长量大螺栓松弛的慢,所以防松效果好
你所说的弹垫斜口增大摩擦力防松效果很差的,而消除横向间隙得唐氏螺栓和细螺纹螺栓防松效果要远好于弹垫的,你的所谓理论与实践不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dx2009 发表于 2025-7-7 22:12:53
看了这么多讨论,现在好像明白了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onlily 发表于 2025-7-8 11:38:02
hkmj 发表于 2025-7-6 11:29
材料蠕变高温下才会发生,相同预紧力伸长量大螺栓松弛的慢,所以防松效果好
你所说的弹垫斜口增大摩擦力防 ......
你通盘的回复,我有些担心。

1、螺纹是靠力锁固的,没有力螺纹会自由滑动。

2、自锁角、摩擦系数,是用来计算摩擦力的,干活的是力。谁是主,谁是仆,谁是因,谁是果。我本想用清晰的拆分细节把问题说清。你这反倒整个把因果倒过来了。

3、有很多环境是绝对不允许螺纹表面加油的。这个“容易拧紧”螺纹的“好”方法,同样也让振动之类的外力,很容易“拧松”螺纹。有时我们还要在螺纹表面涂胶呢!
给你一个能实现这个结果的好方法:在螺杆外侧用一套临时的液压螺母系统,将螺杆拉长至一定长度(比直接用主螺母拧紧拉长的长度长一些),然后用少许扭矩拧紧螺母即可,最后撤除液压螺母。这样锁紧的“量”,大多数情况比直接拧紧螺母要大很多。重载环境多是这样拧紧的,比如化工设备等,其规范里就直接这样要求的。

4、我从事机械三十年整,从来没有人给我讲过螺纹横向间隙。孤陋寡闻了,回头我要好好看一下机械设计手册了。很抱歉。

5、蠕变是介于弹变与塑变之间的一种变形,是晶粒间微小的滑移,只要外力条件达到,金属材料在任何温度下都会有产生蠕变的可能,没有蠕变,材料就没有可能进入塑变。
如果我在回复里用这个词描述是用词不当,我向大家道歉。的确,螺纹产生的变形,可能有蠕变,也可能有塑变。

补充回复顶楼的问题:另一原因,是螺栓越长,其弹性变形范围越大,振动让螺栓产生蠕变或塑变的几率就越低,同时蠕变或塑变后导致的弹性“压紧力”减小的几率也降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onlily 发表于 2025-7-8 11:45:31
hkmj 发表于 2025-7-6 11:29
材料蠕变高温下才会发生,相同预紧力伸长量大螺栓松弛的慢,所以防松效果好
你所说的弹垫斜口增大摩擦力防 ......
……“唐氏螺栓和细螺纹螺栓防松效果要远好于弹垫的”……

这是对的,这些方法是用不同的方式,或者增加摩擦面积,或者提高局部摩擦面的正压力,或者减小“拧松”螺纹方向的螺纹面压力的分力。和我的所有描述没有矛盾。

机械上的多数问题,都是“微观”上的问题。这样的讨论和分析,于所有的人,都是有益的。完整与全面是我们要追求的方向。如有用词不当之处,请海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kmj 发表于 2025-7-11 09:25:32
zonlily 发表于 2025-7-8 11:38
你通盘的回复,我有些担心。

1、螺纹是靠力锁固的,没有力螺纹会自由滑动。...
关于你的第1点前面我已经说很多,再多费口舌也恐难达成共识,不过就4里面提到的横向间隙你可以自行查一些资料或者论文,然后回过头来再看1就会有所领悟;你3里面所说液压螺母系统拉长螺杆的拧紧方法比较适用于重载荷,是不是因为这种方法便于控制预紧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onlily 发表于 2025-7-12 11:39:22
hkmj 发表于 2025-7-11 09:25
关于你的第1点前面我已经说很多,再多费口舌也恐难达成共识,不过就4里面提到的横向间隙你可以自行查一些 ......
不是便于控制预紧力。
是可以提供比“拧螺纹”更大的预紧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onlily 发表于 2025-7-12 11:46:45
通用螺纹是间隙配合,正常安装下,螺纹锁紧力是完全靠摩擦力的。
螺纹分承载侧摩擦锁紧,非承载侧形成间隙。如果你说的横向间隙是指这个间隙,OK,我们说的是一个量值。这个间隙沿螺纹的非承载侧分布。
消除这个间隙,并改成过盈状态,也是一类自锁方法,但不是根本方法,它只能算一个特殊处理方法。
螺纹紧固的设计原理,就是利用螺纹面的倾角小于自锁角这个基本原理开发出来的。至于之后的各类“锁紧”螺纹的方法,都不可能改变这个常规逻辑。而且这个常规用法占螺纹紧固的八成以上。所以是不应该被否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uaguwu 发表于 2025-7-14 04:36:46
要想讨论你的问题,必须明白螺栓拧紧后松动的原因,是震动使被紧固件延螺栓轴向弹性变形膨胀,收缩,此时就要求螺栓随之弹性变形以保证螺栓对被紧固件的预紧力使其不能松动,为了螺栓过短时不能适应随之的弹性变形就要加防松元件(弹簧垫圈)8.8级 高强度螺栓夹持长度大于螺杆直径3倍以上就可以不用加防松元件了。因为螺杆上了弹性变形能保证螺栓对被紧固件的预紧力使其不能松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碧波制图网 Published by Stonespider

Copyright © 2021-2023 Kangli Wu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苏ICP备18011607号-1 )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