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新主题
x4long 发布于2023-9-10 03:29 107 次浏览 14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还未毕业,缺少实际经验,请大家帮忙看看结构和想法合不合理,指点一下。主要有4部分。
如图所示,为了显示轴的整体结构,单独显示了出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有14人评论

chl1329 发表于 2023-9-10 03:34:33

1.轴安装在立式轴承座(外购)上,靠两个轴肩定位,分别用两个开槽螺钉加紧。局部放大图如下图。

问题:轴的结构、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是否合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azaoren 发表于 2023-9-10 03:42:51

2.轴的一端与旋转编码器通过联轴器连接,其中编码器通过3个内六角螺钉固定在L型支架上。

问题:编码器与轴需要同心。但是当编码器和L支架连接以后,再与联轴器连接时,可能会因为L支架的加工误差(孔的位置),使编码器和轴不同心。现在所想的解决办法是将内六角螺钉孔的直径做的大一些,编码器短轴先穿过L支架,通过联轴器与轴连接,现在是同心的,即使孔的位置有偏差,但是孔径大,有调节的空间,最后再拧紧螺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romiseshun 发表于 2023-9-10 03:50:11

3.同步带轮有凸台,凸台上有螺纹孔,带轮过键与轴连接,通过螺钉拧紧。

问题:同步带轮和轴的安装是否可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y315450 发表于 2023-9-10 03:59:15

4.听说开口同步带上不建议打孔,所以采用下图方式与齿板连接(开口同步齿没画)。

问题:这种连接方式是常规的连接吗?是否可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arcy0575 发表于 2023-9-13 15:04:38
1.轴与轴承座安装后本身不存在窜动,所以两端再加锁紧结构是多余的。
2.同步带轮与轴的连接,轴上最好再加工台阶(轴肩),一方面给带轮定位,另一方面减小精加工尺寸。
3.最后一张图真没看懂什么意思 。
4.螺栓通孔本身就是比螺栓直径大,根据配合精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直径,这个可以查一下手册。联轴器本身就是为了消除安装的不同轴的,如果想要提高同心度,应该在工件上加工止口来保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mee 发表于 2023-9-14 07:35:57
1、轴的结构、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是否合理?

轴的结构不合理,带轮安装及轴承安装与轴配合面太长,不利于安装;
按你图示所见,轴承安装不合适,具体安装可见机械设计手册,轴承部分,一般都有比较标准的安装方式和限位方式;

2、轴、联轴器、编码器要求同轴,其实一般加工精度基本能满足要求,联轴器的作用具体还是自己找资料看吧;

3、带轮的问题基本上思路是对的,但详细设计细节问题,在机械设计手册中都有规定或推荐,自己看吧;

4、其实同步带对接问题很简单了,要求不高的话一个日字形皮带扣就解决了 ,晚上应该有对接配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fda 发表于 2023-9-15 11:54:44
chl1329 发表于 2023-9-10 03:34
1.轴安装在立式轴承座(外购)上,靠两个轴肩定位,分别用两个开槽螺钉加紧。局部放大图如下图。
问题:轴 ......
这个没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endrew 发表于 2023-9-15 12:00:41
mazaoren 发表于 2023-9-10 03:42
2.轴的一端与旋转编码器通过联轴器连接,其中编码器通过3个内六角螺钉固定在L型支架上。
问题:编码器与轴 ......
编码器最好不要直接这样联接,用同步带轮过度一下比较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olax 发表于 2023-9-15 12:09:46
promiseshun 发表于 2023-9-10 03:50
3.同步带轮有凸台,凸台上有螺纹孔,带轮过键与轴连接,通过螺钉拧紧。
问题:同步带轮和轴的安装是否可行 ......
这样不可以,带轮在轴上会窜动,建议取消键槽改用涨套连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碧波制图网 Published by Stonespider

Copyright © 2021-2023 Kangli Wu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苏ICP备18011607号-1 )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