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新主题
txbql 发布于2024-9-23 04:32 431 次浏览 19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本人在前段日子设计了碗形砂轮磨头支架,当时就做了第一个方案,当交到领导那里时,要求改为第二个方案。但是本人还是认同第一个方案。各位请发表一下各自的意见,从实用性,装配性,零件加工工艺性等方面来讨论一下,哪个机构具有优势。
现将两个方案的装配图和零件图都上传,不足之处请各位多多指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有19人评论

bravewan 发表于 2024-9-23 20:26:21
第一种确实存在一点毛病的,轴承装配时的轴向定位问题须考虑,譬如:轴承相对皮带轮的位置,装配时非常不方便,而第一种方案仅用一个钢套来定位两端轴承的相对位置,没有考虑其相对皮带轮的位置问题,其实第二种方案拆装是比较方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xbql 发表于 2024-9-24 12:18:45
我说一下我的设计思路:
   由于设计要求磨头的转速为2880n/min左右,轴发热后向后延伸,主轴回转精度在0.005mm。
   第一种方案的轴承定位都是在外圈,通过两对面对面安装的角接触球轴承,采用的是双支承,上端轴承的预紧是通过研磨件7(外隔套)和件18(内隔套)来调节的,下端轴承的的预紧是通过实际测量件8(轴)的台阶来配研件11(外隔套),轴承的预紧力为150N,而轴向误差是通过磨件5(调整垫圈)来实现的。上端轴承与轴的配合间隙量为0.002~0.005的间隙配合,下端轴承与轴的配合是过盈为0.002~0.005的配合。
   此结构装配要求较高,尤其是研磨几个隔套,装配有一定的困难。如果零件符合图纸要求,装配符合图纸要求,几乎不用日后维修。
   第二种方案是下端采用一对背靠背安装的角接触球轴承作为支承,上端采用一对深沟球轴承作为游动端。两对轴承都固定在轴上,下端轴承外圈固定在件8(支架)上,预紧力通过研磨件10(内隔套)和件1(外隔套),轴向锁紧通过调节件16(螺母)来实现。上端轴承通过件21(轴用弹性挡圈)和轴的台阶来定位,轴向可游动。
   此结构主要是日后维修比较方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ravewan 发表于 2024-9-25 22:09:15
刚才有事,只是简单评论了一下你的方案,总的来说,给我感觉你从事设计工作时间不长,属于刚出道的大学生那种,如果第一种方案拿去给老字辈的看,估计要挨K,第一种方案的装配可以十分不方便来形容,譬如件8与件20的相对位置问题;件10如何知道被两端轴承压紧了;件10与件9的配合间隙是多少,如果间隙大了,又没被压紧,开车后会不会发生异响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xbql 发表于 2024-9-27 14:15:26
bravewan 发表于 2024-9-25 22:09
刚才有事,只是简单评论了一下你的方案,总的来说,给我感觉你从事设计工作时间不长,属于刚出道的大学生那 ......

     我工作时间不长,只有8年,前些年一直从事滚齿机的设计工作,最近才转行做车床设计。知道第一种方案是什么吗?不知道你见过M1432磨床的床头箱结构没有?
   还有我第一种方案当中并没有件20,第二种方案当中的件20和第一种方案当中的件9才是同一个零件。
   讲一下第一种方案的装配方法:轴承、轴,上端研磨好的内外隔套,下端研磨好的外隔套、以及第一方案中的件10,组装好后一起压入件9当中,装上下部端盖,然后再装调整垫圈和上端盖,调整垫圈留余量,装好后用塞尺检查件10和上端盖结合处的间隙,有多少余量,取出调整垫圈,将余量磨去。如果在装配过程中件10和上端盖结合处没有余量,那就要换调整垫圈了。否则就会产生你所的“没被压紧,开车后会不会发生异响”。“件10与件9的配合间隙是多少”这个问题我倒想问一下,你在设计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难道要增加它的加工成本?这地方要很高的配合要求有什么用处?
        这里件6、11、18确实很难研磨,对操作工的要求很高。
   兄弟,再仔细看看图,不要以为这么简单的结构,做起来就容易,还有,你还没对第二种方案做评论呢。这两种方案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没有领导参与。他只是选了一下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ravewan 发表于 2024-9-29 10:59:14
八年了应该也算一老鸟了,虽然我不是从事机床设计工作也从未接触过机床设计,只是以我个人的眼光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解释一下,为何有件10与件9的配合间隙之问,可能是你没有明白我之所以有此之问,间隙大了没压紧才会有异响,另外请看清楚是我是说配合间隙,不是说配合尺寸,我无意增加加工成本。另外,我个人认为使用压装不是最好的选择,容易造成件11损坏。
  我从一开始就没有认为这个结构简单,也没有认为这个是别人指导的结果的意思,对于第二种方案,我的评论:中规中矩,
  其实再简单的东西,不同的人设计给人看后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单就设计结构的细节之处来说,国内的与国外差别好大,不注重细节是国内的通病, 当然我没有说你不注重细节的意思
  说到 最后,不知你画第一方案零件图的时候,件8轴承位内侧处要求倒角没有,虽然是小事,但是如果是压装的话,没有倒角小事可能就变成大事了。
  谢谢你的方案,让我有机会上来说上几句,再次感谢!我的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xbql 发表于 2024-9-30 21:25:23
其实第一种方案是机床装配中最常用的装配方法。
   楼上的朋友,我已经把所有的装配图和零件图都发上来了,有需要的话可以看一下,人不是万能的,零件设计中也肯定有不足之处,望能多提意见,本人也是想通过论坛多认识些朋友,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uanzihui35 发表于 2024-10-1 12:51:06
非常喜欢这样的讨论.我们新人学习好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iven.chen 发表于 2024-10-2 02:45:46
我没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elicate17 发表于 2024-10-2 08:31:06
第一个方案中的转轴中间部分是光轴吧?我在课程设计时也设计了一个光轴结果被老师批了一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碧波制图网 Published by Stonespider

Copyright © 2021-2023 Kangli Wu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8011607号-1 )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