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锻铸铁是先将铁水浇铸成白口铸铁,然后经石墨化退火,使游离渗碳体发生分解形成团絮状石墨的一种高强度灰口铸铁。
由于团絮状石墨对铸铁金属基体的割裂和引起的应力集中作用比灰铸铁小得多,因此,可锻铸铁具有较高的强度,特别是 塑性(延伸率δ可达~12%)比灰铸铁高得多,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因而得名可锻铸铁(或展性铸铁,又称为马铁)。
一、可锻铸铁的组织
1、化学成分对可锻铸铁组织的影响
可锻铸铁的生产是由两个相互矛盾的工艺过程所组成的。
为了保证铸件浇铸后获得纯白口组织,其成分中碳、硅含量不能太高,否则,浇铸后将得不到纯白口组织,而称为麻口甚至灰口组织。
但是,可锻铸铁的碳、硅含量亦不能太低,否则要延长石墨化退火周期,使生产率降低。常用可锻铸铁的大致化学成分范围如下:
2.4-2.7%C, 1.4-1.8%Si, 0.5-0.7Mn, <0.08%P, <0.25%S, <0.06%Cr.
2、石墨化退火工艺对组织的影响
可锻铸铁石墨化是由白口铸铁经长时间石墨化退火而制得的,在退火过程中主要是发生石墨化。
如果白口组织在退火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石墨化充分进行,则退火后得到铁素体基体加团絮状石墨的组织,称为铁素体可锻铸铁。
如果退火过程中经第一阶段和中间阶段石墨化后,以较快冷却速度冷却,使第二阶段石墨化未能进行,则退火后的组织为珠光体加团絮状石墨的组织,称为珠光体可锻铸铁。
二、可锻铸铁的牌号、性能和用途
1、可锻铸铁的牌号及其机械性能指标
我国可锻铸铁的牌号用“可铁”两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KT”表示,若其后加拼音“Z”,则表示珠光体可锻铸铁,随后两组数字分别表示最低抗拉强度(单位为MPa)和最低延伸率值(%)。
2、可锻铸铁的性能特点及用途
可锻铸铁中的石墨呈团絮状分布,对金属基体的割裂和破坏较小,石墨尖端引起的应力集中小,金属基体的强度、塑性及韧性可较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故可锻铸铁的机械性能比灰铸铁高,特别是塑性、韧性要高得多。
可锻铸铁中的团絮状石墨数量越少,外形越规则,分布越细小均匀,其机械性能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