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简介(二)
二、德国黑色金属的牌号表示方法
1.德国( DIN )钢铁牌事情表示方法简介
1.1 德国钢铁牌号表示方法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道柏林墙,将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标准代号分别为 TGL 和 DIN 。由于 TGL 标准中钢铁牌号的表示方法和 DIN 标准中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相同,故统一后的德国仍以 DIN 为德国工业标准的代号。
DIN ( DEUTSCHE Industria Norm )是德国工业标准的代号。 DIN 17006 系统标准独有铸钢和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近年德国对非合金钢牌号的表示方法采用欧洲标准。其牌号 S ××× ,S 表示钢,×××表增屈服点最低值( Mpa ),有时加后缀符号用来表示质量等级或供货状态。根据钢材直径或厚度不同,允许对同一牌号用钢的碳含量进行调整。
另一种是 DIN 17007 系统标准。它是用 7 位数字组合成材料号,一般情况下用 5 位数字表示,与牌号可以并用符号(代号)为 W-Nr 。如 42CrMo4 为牌号, 1.7725 为材料号
1.2 DIN17006 系统钢铁牌号表示方法
1.2.1各种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1)各种会号的含义,各种符号的含义见表 1-24 。
表1 各种符号及含义
符号 含义 符号 含义
M 平炉钢 X 高合金符号
E 电炉钢;渗碳淬火 G 铸件;软化退火
W 转炉钢;质量等级 GG 灰铸铁件
U 未镇静浇注;未经热处理 GGG 球墨铸铁
H 半镇静浇注;淬火 GT 可锻铸铁
R 镇静浇注 GS 铸钢
A 搞时效;回火 HF 火焰淬火
N 氮;正火 HI 感应淬火
S 消除应力退火 NT 渗氮
V 钒;调质 K 要求低 P 、 S 含量
表中一个符号有两种含义时,应视符号在牌号中的位置确定其含义。
(2)合金钢中合金元素含量的表求方法 用合金元素平均含量乘以表 2 中的系数表示金元素含量值。
表2 合金元素的系数
合金元素 系数
Cr 、 Co 、 Mn 、 Ni 、 Si 、 W 4
Al 、 Be 、 Cu 、 Mo 、 Nb 、 Pb 、 Ta 、 Ti 、 V 、 Zr 10
Ce 、 N 、 P 、 S 100
B 1000
合金元素含量 ≤ 5% 时,用上表系数相乘,合金元素含量> 5% 时,不再乘以系数,而是如数直接标出。
2. 按强度等级表示钢铁牌号示例说明
该牌号表示方法仅适用于非合金刚。 S235JR 系 DIN-EN 标准中牌号,相当于旧牌号 St37-2。235表示抗拉强度( MPa )最低值,新旧牌号对照见表 3
表3新旧牌号对照示例。
新 牌 号 旧 牌 号 新 牌 号 旧 牌 号
S185 St33 S275JQ St44-3U
S235JR St37-2 S275J2G3 St44-3N
S235JRG1 USt37-2 S355JR St52-3U
S235JRG2 RSt37-2 S355J2G3 St52-3N
S235J0 St37-3U E295 St50-2
S235J2G3 St37-3N E355 St60-2
S275JR St44-2 E360 St70-2
3. 按化学成分表示钢的牌号示例说明
该牌号表示方法适用于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非合金钢牌号示例 非合金钢通称碳素钢,技术条件中其他性能要求高于强度指示的钢,常用化学成分的表示方法来表示牌号。
牌号前缀符号为 C ,后面为碳平均含量(以万分之几计)百分数,特殊要求用另加符号。 Ck 表示控制含 P 、 S 量的优质钢, Cq 表示冷镦用钢,示例如下:
C20— 平均碳含量ω( C )为 0.20% 的碳素钢 .
C20E— 需经渗碳淬火的平均碳含量ω( C )为 0.20% 的渗碳钢。
C35E —需经正火处理,平均碳含量ω( C )为 0.35% 的碳素钢。
碳素工具钢牌号表示方法 碳素工具钢亦属非合金钢,常列入工具钢系列。牌号用非合金钢牌号表示方法来表示,另用后缀字母 W 、 W1 和 W2 等表示不同牌号。
近几年,为便于同欧洲标准( EN )和国际标准( ISO )接轨,部分碳素工具钢牌号也可用 ISO 标准的牌号,如 C70U 相当于 C70W1 。
低合金钢和合金钢牌号表示方法 只有当钢中合金元素ω( Si )≥ 0.50% 、ω( Mn )≥ 0.80% 、ω( Al )和ω( Ti )分别≥ 0.10% 和ω( Cu )≥ 0.25% 时,这些元素才能称为合金元素,这与我国合金元素含量界限值(见表 1-2 )略有不同。牌号组成为 00 ×× - ×, 00 为ω( C ) % 平均含量值,××为合金元素符号及含量,含量值按表2规定执行, - ×为特定后缀符号。示例如下:
15Cr3—平均碳含量ω( C ) 0.15% 、平均铬含量ω( Cr )( 3/4 ) % ( 0.75% )的铬钢。
15Cr3E—平均碳含量ω( C )0.15% 、平均铬含量ω( Cr ) 0.75% ,须经渗碳淬火的铬钢。
25CrMo56V+65S —平均碳含量ω( C ) 0.25% 、平均铬含量ω( Cr ) 1.25 、平均钼含量ω( Mo ) 0.60% ,经调质处理后抗拉强度最低值为 65kgf/mm 2 ( 635MPa ),并经消除应力处理的合金钢。
高合金钢 通常当钢中某种合金元素含量> 5% 时,这种钢称为高合金钢。牌号组成是先冠以字母 X (表示高合金),随后是表示平均碳含量数字(以万分之几计)和按合金含量高低排出的合金元素符号及各主要合金元素含量的平均百分整数值。示例如下:
X10CrNi18-8 —表示ω( C ) 0.10% 、ω( Cr ) 18% 、ω( Ni ) 8% 的不锈钢。
高速工具钢牌号表示方法 牌号字母最前面冠以字母 S 表示高速工具钢,随后用组合数字(三组或四组)表示合金元素的质量百分数,每组数字之间用短线隔开。一般 Cr 含量不予标出,其后按 W 、 Mo 、 V 、 Co 的顺序标出。不含 Mo 的高速工具钢,其组合数字用 0 表示,而不含钴的高速工具钢,则只用前三组数字表示。
同样,为与欧洲标准( EN )和国际标准( ISO )接轨,也可用 HS 代替 S ,两者通用。示例如下:
S18-0-1 ( HS18-0-1 )相当于我国的 W18Cr4V 高速工具钢。另外,按我国常用钢命名的冷镦钢、易切削钢、弹簧钢和轴承钢、不锈钢、耐热钢和合金工具钢等,均按相关规定表示它们的牌号,不再一一列举。
4. 铸钢牌号表示方法
一般将铸钢分为非合金铸钢(即碳素铸钢)、合金和高合金铸钢三大类。通常均按化学成分(质量分数)表示钢的牌号,有的非合金铸钢则按强度值等级表示牌号。也可以说铸钢牌号是在变形钢牌号之前冠以表示各类不同的铸钢字母符号而来,示例如下:
GS-45 —一般工程用非合金铸钢。
GS-20Mn5 —焊接结构用低合金铸钢。
G-X20Cr14 —不锈、耐蚀铸钢。
G-X120Mn13 —高锰铸钢。
5.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有两类表示方法可表示铸铁的牌号。一类牌号由前缀字母和数字组成。一组数字的牌号,仅表示抗拉强度( MPa )最低值;有两组数字的牌号,后组数字表示伸长率( % )最低值。示例如下:
GG-20 —灰铸铁,抗拉强度≥ 196Mpa(20kgf/mm 2 ) 。
GTS-35-10 —黑心可锻铸铁,抗拉强度≥ 343Mpa(35kgf/mm 2 ) 。
另一类牌号是由前缀字母、合金元素符号及数字组成,数字表示主要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含量。示例如下:
G-X300NiCr42 —各元素平均含量ω( C ) 8.00% ,ω( Ni ) 4% 和ω( Cr ) 2% 的抗磨白口铸铁。
6. DIN17007系统的数字材料号表示方法简介
数字材料号简称材料号,代号为 W-Nr 。
材料号( W-Nr )系统由 7 位数字组成,示意如下:
第一位数用 0~9 共 10 个数字表示,分别代表:0—— 生铁及铁合金,铸铁;1—— 钢;2 、 3—— 非铁金属( 2 为重金属, 3 为轻金属);4~8—— 非金属材料;9—— 内部用于新试制的产品。
第二、三位是重要数字,接着钢铁材料类别规定第二、三位数字,见表3 。
表3 材料号中第二、三位数字与钢铁材料类别
序号 钢铁材料名称(类别) 二、三位数字
1 工程用非合金钢 00 , 01 , 05
2 焊接结构用耐候钢 89
3 加氢压力容器用钢 72 , 73
4 细晶粒低合金结构和冷冲压用钢 04 , 05 , 11 , 89
5 细晶粒冷冲压用钢 09 , 89
6 高温结构用钢和低温钢 03 , 04 , 11 , 49 , 54 , 63 , 65 , 72 , 77
7 标准低温钢 11 , 43 , 44 , 56 , 62 , 63 , 72
8 表面硬化钢(标准渗碳钢) 03 , 04 , 11 , 57 , 58 , 59 , 65 , 66 , 70~73
9 渗氮钢 85
10 表面淬火用钢 11 , 12 , 51 , 69 , 72 , 81
11 调质结构钢 04 , 05 , 11 , 12 , 34 , 35 , 51 , 57 , 58 , 65 , 67 , 70 , 72 , 73 , 75 , 77 , 81
12 易切削钢 7
13 冷镦和冷挤压钢 11 , 59 , 65 , 70~72
14 弹簧钢 12 , 50~52 , 71 , 77 , 81
15 轴承钢 35
16 不锈钢 40 , 41 , 43~45
17 耐热钢 47 , 48 , 53
18 碳素工具钢 15~18
19 合金工具钢 20~28 , 41
20 高速工具钢 32 , 33
21 一般工程用非合金铸钢 04 , 05
22 焊接用低合金铸钢 11 , 50 , 54 , 56
23 不锈耐蚀铸钢 40 , 43~45
24 耐热铸钢 17 , 47 , 48
25 高锰铸钢 34 , 38 , 39
26 灰铸铁 60
27 球墨铸铁 70
28 可锻铸铁(白心) 80
29 可锻铸铁(黑心) 81
30 抗磨白口铸铁 96
31 奥氏体铸铁(片状石墨) 56 , 66
32 奥氏体铸铁(球状石墨) 76
钢铁牌号与材料号( W-Nr )示例,见表4
钢铁牌号 材料号( W-Nr ) 钢铁牌号 材料号( W-Nr )
C45 1.0503 S-18-01 1.3355
42CrMo4 1.7218 GS-52 1.0552
C67E 1.1231 GG-20 0.602
100Cr2 1.3501 G-X60NiCr42 0.961
第四、五位为种类数字,可任意确定,或按其碳含量或按合金含量区分。
第六位数字表示冶炼和浇注工艺。
第七位数字表示热处理状态:
0—— 不规定热处理。
1—— 正火处理。
2—— 软化退火处理。
3—— 经热处理后有良好切削性能。
4—— 经调质处理后有良好性能(常温)。
5—— 经调质处理后有良好性能(高温)。
6—— 硬性调质。
7—— 冷变形。
8—— 弹簧性能冷变形。
9—— 特殊要求规定的热处理。
第六、七位数字在牌号中一般不标出。
有一点疑问:在介绍开头:提到“近年德国对非合金钢牌号的表示方法采用欧洲标准。其牌号 S ××× ,S 表示钢,×××表增屈服点最低值( Mpa )”
而到介绍的中段,却是“该牌号表示方法仅适用于非合金刚。 S235JR 系 DIN-EN 标准中牌号,相当于旧牌号 St37-2。235表示抗拉强度( MPa )最低值”
即有两种不同的表述“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但这两种强度是完全不同的;屈服强度只是材料开始变形时的强度,而抗拉强度却是材料断裂时的强度;即同一材料的屈服强度是远小于抗拉强度的;
因此上文的介绍肯定有一处错误;请楼主指正;
根据我的经验:所有金属材料的强度要求,一般指的是:抗拉强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