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新主题
不兑 发布于2024-12-30 22:06 76 次浏览 9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机械工业在未来50年的发展会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有9人评论

垫圈 发表于 2025-1-1 11:54:21
在中国根本没什么发展前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andinguang 发表于 2025-1-2 18:20:44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工业产品在核心技术上是落后的,后五十年我们民族工业是要建立在自强的基础上,不要外国人卖给你就不做了,那样我们始终是别人的雇佣兵,看看现在军工工业的发展上我们的道路只能靠自强不息,我们要有成熟的工艺,工艺创新,对于先进的技术是材料创新,应用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ntgljld 发表于 2025-1-4 12:48:36
你这问题太大了 还有10年繁荣应该少不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unrong 发表于 2025-1-5 21:55:16
肯定有发展,只要地球还在转,就少不了机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mdiablotc 发表于 2025-1-7 05:41:31
机械大有前途啊 未来人工贵了 需要机械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自由的摩托 发表于 2025-1-8 03:30:38
2010年机械工业运行形势总体较好,2010年产销增速同比增长30%以上,全年利润增长速度将达到40%左右,全年出口增幅将在30%左右。2010年基数较高,2011年未来增长有很大的困难,2010年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2011年各子行业会有哪些变化?让我们做一个预测。

  2011:农业机械行业或将打翻身仗



  近两年,国家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通过农具改革,实施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项目等,加大了农业机械装备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开发及扶持力度,推动了农业机械化部分“瓶颈”环节技术和技术集成问题的解决。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一批高科技含量的农机产品应运而生,大大缩短了我国农机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产品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农业装备将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特别是当前我国农机化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发展阶段,这预示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农机化发展进程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农机事业前景广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自由的摩托 发表于 2025-1-8 03:39:42
2011年:中国重型机械或深挖新兴产业



  转型仍然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工作,受"十二五"规划出台的利好影响,新兴产业将成为重型机械企业2011年打翻身仗的砝码。



  方向



  1采取“重组”措施扩大企业经济规模



  为了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为了保证企业有足够资金投人创新能力的建设,企业必须扩大规模目前国内最有效的扩大规模的措施就是国有企业强强“重组”,或者是兼并“重组”或者搬迁“重组”。搬迁重组不仅可以扩大企业经济规模,而且可以实现企业资本多元化,加速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一重在大连、天津等地建立开发基地,正在实践这种扩大企业经济规模的最好形式。



  2立足重机,路越重点,买现重机企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



  重型机械企业长期以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单件小批生产的重大技术装备企业长期处在效益低下的经济运行中,同时,这种状况也造就了重机企业的潜在技术创新能力。为此,重机企业在保持其单件小批提供国家所需的重大技术装备的同时,也应强有力的开发具有重型机械特征又有批量的产品、如一重进人批量生产的轧辊和船用组合曲轴领域、太重进入大型挖掘机领域、二重进入风力发电机所需的嘈速机领域,中信重机进人低温余热发电领域等等。这些不仅给企业产异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发经济带来重大的变化和提升,而且将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3重型机械工业的技术突破



  重型机械制造业为我国钢铁、有色、煤炭、石油化工、建材、电力铁路等基础工业部门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做出了突玛的贡献,为地下核试验、航天发射、兵器工业、汽车工业、水利建设等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装备。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冶金、能源等行业企业的竟争力.重型机械工业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企业落后的工艺和装备向各钢铁厂、矿山开采和能源企业提供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成套装备,还向巴基斯坦提供了300MW核电站压力容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自由的摩托 发表于 2025-1-8 03:47:41
2011年:创新与节能或许成内燃机焦点



  创新:内燃机行业连续10年保持了两位数字的增长,2010年内燃机行业的增长速度达到了30%,总功率超过12.5亿千瓦。现代内燃机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已经融合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新型材料等诸多高新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未来5年是汽车工业、船舶工业、工程机械工业、农机工业、以及铁道机车产业重要的发展阶段,是内燃机行业由大变强的转折期,必须沿着“自主创新”这条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节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和石油消耗量不断刷新,能源紧张的同时,国家的排放法规也日趋严苛。我国轻型汽油车的排放法规从国1到国4,与欧洲排放法规的差距已从8年缩短至5年。



  国内和国际的动向表明,内燃机行业应把节能摆在更重要的位置,2011年内燃机行业节能将成焦点。




  2011年:矿山机械向智能化开弓



  矿山机械的发展一人类的技术进步、现代科学技术和整体工业水平息息相关,特别是与机械工程科学和采矿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连。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具有明显的时域、领域和动态特性。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管理科学和制造科学是改变21世纪的主流科学,由此产生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将改变世界。不同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将产生新的科学聚焦,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矿山机械产生新的要求和期望。机械工程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将是数字化、智能化、精密化、微型化、生命化和生态化。矿山机械作为机械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也遵循这个发展的总趋势。同时,结合矿山行业的特点,其发展趋向是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和宜人化。矿山机械制造业应不断融入人类在各领域的优秀成果,面向国家经济建设重大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今,我国矿山机械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差距。2011年在迈向矿山机械制造强国的征途中,机遇和挑战并存。产品设计是制造业的灵魂,产品的结构、功能、质量、成本、交货时间及可制造性、可维修性、报废后处理以及人、机和环境关系等,原则上都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决定的。产品的创新设计能力已成为决定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地位的首要因素。



  矿山机械是技术含量和集成化很高的装备,新设备的开发中不断将人类在各领域成果融合进来,随着材料科学、制造工艺、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每一轮产品都有新的技术注入,零部件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设备换代越来越快,尤其是大型矿山机械的开发,无成熟的经验可借鉴,而又不允许设计中出现任何失误,因此必须借助多学科技术的融合,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矿山机械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综合的基础上形成了数字化发展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自由的摩托 发表于 2025-1-8 03:56:20
2011年:轴承行业走绿色环保路线



  中国轴承市场增长位于世界前列,主要得益于耐用品生产的快速增长,尤其是机动车和工业机械的发展。同时,电子电器产品产量的增长也为轴承市场提供了机遇。



  不带座轴承将创最大增幅:这主要归功于机动车和工业机械产量以及OEM和售后市场需求的增长。不带座普通轴承和带座轴承的需求量的增长率也将超过平均水平。普通轴承需求量将得益于其主要市场——机动车和工业机械产量的增长。普通轴承设计得到持续提升,而其价格要比滚动体类轴承低一些,因此销量能得到提升。带座轴承销售也在工业生产(尤其是建筑、矿山和油田市场)的带动下得到增长。



  轴承与绿色环保:年来,各行各业变得越来越关注绿色环保问题,轴承工业也不例外。走绿色环保道路,还包括确保机械和设备能尽可能有效运行。以此为目标,轴承行业正引发一场绿色革命,不断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1.运行速度更高;2.产生更少的摩擦,从而降低工作温度,减少能量损耗;3.承受更重负荷;使用环保型润滑油;4.寿命更长;5.使用期间花费更少。



  考虑到许多日常用品的应用都需要轴承,延长轴承寿命和提高轴承性能以减少运行时废物的产生,降低能量损耗已经是大势所趋。换句话说,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恰恰是绿色环保的定义。
2011年:机床行业或以环保构筑绿色壁垒



  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以环保构筑绿色壁垒,无疑增加了国际市场准入难度。污染环境高耗能产品或被拒之门外,或被课以重税制裁。因此,低碳经济、绿色制造技术研究应用,把握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已经成为进入国际市场基础。那么,中国机床工具企业或许会把低碳制造、绿色制造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中。2011年,机床全行业会更加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



  第一,进一步加快机床产品结构调整。压缩低档、普通产品生产;淘汰落后、污染、高耗能产品;发展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高的产品;由提供单机向提供成套成线设备方向发展等。



  第二,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突破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瓶颈,大力发展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提高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在产业中的比重;鼓励发展数控刀具、复杂刀具、精密量仪、高档磨具磨料和超硬材料及制品。



  第三,实施企业结构调整。发挥重点骨干企业批量制造能力优势,鼓励通用型主机制造适度集中生产;扶持“专、特、精”数控机床制造企业;扩大功能部件制造企业、制造技术服务企业规模;鼓励企业资产优化重组,推动企业结构向“大而强”、“小而专”的方向转变;发展精益管理和敏捷制造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碧波制图网 Published by Stonespider

Copyright © 2021-2023 Kangli Wu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苏ICP备18011607号-1 )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