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
1.1零件的冲压工艺分析
该制件形状简单.尺寸较小,类型为大批量生产。属于普通冲裁件,尺寸精度等级为IT9级,材料为 A3。但有几点应注意:
(1) 2个1.65×0.55mm两个方孔壁距仅为0.675mm,在模具设计时应加以注意。
(2) 制件较小,从安全考虑,要采取适当的取件方式。
(3) 大批量生产,应重视模具的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保证模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4) 材料为 A3强度较高,常用农业机械型钢和不重要的机械零件,有一定的塑、韧性
制件头部有20̊的非对称弯曲,
 图1-1冲压二维图
图1-2冲压零件三维图
第二章 工艺方案的分析确定
2.1工艺方案的分析确定
.根据制件工艺性分析,其基本工序有落料、冲孔、弯曲和拉深四种。按其先后顺序组合,可得以下五种方案:
(1).落料—弯曲—冲孔—拉深,单工序冲压。
(2).落料—冲孔—拉深—弯曲,单工序冲压。
(3).冲孔—切口—拉深—弯曲—落料,单件复合冲压。
(4).冲孔—切口—拉深—弯曲—切断,两件复合冲压。
(5).冲孔—切口—拉深—弯曲—切断,两件连冲级进冲压。
2.2 工艺方案的分析确定:
方案(1)、(2)属于单工序冲压。由于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制件尺寸又小。而这两种方案生产率较低、操作也不安全,故不宜采用。而方案(3)、(4)属于复合式冲压。由于制件结构尺寸小、壁厚小,复合模装配较困难,强度也会受影响,寿命不长;又因冲孔在前、落料在后,凸模插入材料和凹模内进行落料,必然会受到材料切向流动压力,有可能使1.65×0.55mm凸模纵向变形。因此采用复合冲压除解决了操作安全性和生产率等问题外,又有新的难题。所以使用价值不高,也不宜采用。方案(5)属于级进模冲压,既解决了方案(1)、(2)的问题,又不存在方案(3)、(4)的难点,故此方案最合适。
第三章 坯料展开尺寸的计算
3.1 坯料展开尺寸的计算
相对弯曲半径R/t=1.2/0.8=1.5>0.5 式中R—弯曲半径(mm) t—料厚(mm)。可见,该制件属于圆角半径较大的弯曲件。应先求弯曲变形区中性层曲率半径ρ(mm)。由文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可知,应变中性层的计算公式为:
ρ=r+xt
查表3.3.3中性层位移系数x的值。查出x=0.36
所以, ρ=1.2+0.36×0.8
=1.448(mm)
圆角半径较大(r>0.5t)的弯曲件的计算公式为:
L= +
= + ρ
式中 L—弯曲件毛坯展开长度(mm),
—弯曲件各直线段长度总和(mm),
—弯曲件各弯曲部中性层长度总和(mm)。
由图所示:
图3-1冲压零件图
=AB+BC+DE =CD
式中: AB=10(mm) BC=4.8-1.2 =3.6(mm)
DE=1.25-1.2=0.05(mm) 弯曲角 =20̊
所以, CD= ρ
=3.14×1.448
=4.67(mm)
则: =AB+BC+DE
=10+3.6+0.05
=13.65(mm)
=CD
=4.67(mm)
所以, L=13.65+4.67=18.3
第四章 排样尺寸及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4.1排样方法
为了保证制件的精度,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采用两件直接方法,由文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可知,当条料用侧刃定位时,计算公式为:
B =B +nb
=(D+2a+nb)
查表2.5.3可知 =0.4(mm) , 表2.5.2可知a=1.5(mm)
侧刃余料b=1.5(mm) n=2个。
查文献<模具设计指导>表4—1, 选板料规格为1200×600×0.8 mm的板料,每块可剪成600×47.64×0.8 mm规格的条料,材料利用率可达97%以上。
4.2计算材料利用率
由文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可知材料利用率计算公式:
= ×100%
= ×100%
排样图如下图所示:
图4-1排样图
所以, = ×100%
= ×100%
=55%
第五章 计算冲裁力和压力中心
5.1冲裁力F的计算:
完成本制件所需的冲压力由冲裁力、拉深力、弯曲力、卸料力和推料力组成。
(1)冲裁力 —由冲孔力、切口力、切断力和侧刃力四部分组成。由文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可知, 的计算公式为:
=kptl
=lt
式中: 系数k=1.3 l—周长(mm)
—材料抗剪强度(MPa) —材料抗拉强度(MPa)
由文献<模具设计指导>表4—12得: =400(MPa)
F=400×0.8×[(4.2+1.5)×2+(1.65+0.55)×2×4+(0.6+1.5) ×2×4+(5+1.5)×4+(1.2+1.9)]
=320 ×(11.4+13.2+16.8+26+6.2)
=320×73.6
=23.552(KN)
(2) 弯曲力的 计算: 为有效控制回弹,采用校正弯曲
=qA
式中: q—单位面积上的校正力(MPa)
A —弯曲件被校正部分的投影面积( )
查文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3.3.6可知,q=40(MPa)
A=3.6×0.94×3×2
=20.3( )
所以: =qA
=40×20.3
=812(N)
=0.812(KN)
(3)拉深力的 计算:
=
式中: —抗拉强度(MPa) —材料的系数
查文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4.5.4可知,
=400(MPa)
=0.4
所以: =
=3.14×2.4×0.8×400×0.4
=965(N)
=0.965(KN)
(4) 卸料力 和推料力 的计算:
=K =
式中: k—卸料力系数 —推料力系数
—冲裁力 n—梗塞在凹模内的制件数量
查文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可知:
K=K1=0.05
n=4
所以: =0.05×23.552
=1.18(KN)
=0.05×4×23.552
=4.471(KN)
所以 ,F= + + + +
=23.552+0.965+0.812+1.18+4.71
=31.22(KN)
5.2.计算压力中心
本件由于图形规则、两件对排、左右对称,故采用解析法求压力中心较方便。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因为左右对称,所以 =0
图5-1 压力中心图
= 19.38
=19(mm)
所以,模具的压力中心为: =0 =19(mm)
第六章 初步选择压力机
6.1 初步选择压力机
对于中小型的冲才件,这样开式通用压力机,生产批量大,选用开式可倾式压力机。
最大公称压力F= =42(KN),查文献<模具设计指导>表4—33。
选用双柱开式可倾压力机,型号:J23—23。
封闭高度调节量=40(mm)、滑块行程:50、滑块系数:160 立柱间距离:150(mm)、工作台尺寸: 前后:200(mm) 左右:315(mm)
模柄孔尺寸(直径/ mm×深度/ mm): ×50。工作垫板厚度尺寸为: H=40(mm) 。
根据冲裁力和压印力计算可知:
6.2压力机图示表格
名称 开式双柱可倾式压力机 闭合高度调节量/mm 45
型号 J h23—16 立柱间距离/mm 220
工程压力/KN 160 最大装模高度/mm 220
滑快行程/mm 50 工作台
尺寸/mm 前后 300
第七章 凸模和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7.1凸模和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本制件形状简单,可分别加工法计算刃口尺寸。查文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2.2.4, 可知: 2 =0.07 2 =0.1
取 =0.4(2 -2 )
=0.012
=0.6(2 -2 )
=0.018
查文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2.3.1, 取X =1。
冲孔时: =
7.2凸模尺寸计算
(1)冲孔凸模尺寸:
=
=
=
=
图7 -1冲孔凸模
(2)切口凸模尺寸:
=
=
=
=
=
=
=
=
图7-2切口凸模
(3)切断凸模尺寸:
图7-3 切断凸模
=
=
同理求得其它尺寸为:
= = =
(4)侧刃尺寸:
侧面宽度B=4(mm) S=4.2(mm)
侧刃长度L=12(mm) 间隙取在凹模上。
故侧刃的冲孔尺寸为:
B= L=
(5)凹模及各孔的位置尺寸:
本制件中,尺寸较多,包括两侧刃孔位置尺寸、四个小孔位置尺寸。其基本尺寸按排样图确定,制造公差为IT7级。即: =0.018
第八章 模具结构设计及零部件选用
8.1 模具结构设计
(1)由文献<模具设计与指导>表3—5,选用 12为凹模材料。
确定凸模厚度:
H=
=
=13(mm)
(2)确定凹模周界尺寸:
=1.5H
=20(mm)
=nl
=2×18.32
=36.64(mm)
凹模长度 =2 +2
=2×18.32+2×20
=76.64(mm)
凹模宽度:B=步距+工件宽+2
=4.2+3+2×20
=47.2(mm)
图8-1 凹模结构
(3)确定凸模长度:
=
=14+14+18
=46(mm)
本设计来自:我要毕业设计网 |
|